经外奇穴名。据《千金翼方》灸煨退风半身不遂法载,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缝,即位于足背,当一、二趾趾缝端直上3寸处。也有说在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艾炷灸3~5壮;或温灸5~
①见《江西民间草药》。为杠板归之别名。②见《海南植物志》。为粪箕笃之别名。各详该条。
痘疮见点后已个个隆起,尖圆坚实,形如黄豆、豌豆,属痘疮的正形,称为起胀。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起胀者,痘勃勃欲长,有起发之热,颗粒尖圆而胀大也。”一般痘出齐之后,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颗粒尖圆
古病名。指痰水积聚胸膈而结实不消者。《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痰水积聚,在于胸府,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否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一名膈痰。参见膈痰、痰证条。
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
经外奇穴名。出《奇效良方》。位于手二、三、四、五指掌侧面,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左右计8穴。另说在二、三、四、五指掌侧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或近端指关节横纹之两头处。(《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蛾子、乳鹅、单双肉蛾。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循经上乘于咽喉所致。发于咽喉两侧之喉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见,有红肿疼痛。发于一侧者名单蛾,发于两侧者名双蛾,
刺法。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次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针灸问对》:“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
又名玉衔。婴儿娩出后清洁口腔的一种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初生,先以棉裹指,拭儿口中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全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