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血病门》。指血阻于内致气机升降不利者。多因负重拼伤,或郁怒伤肝,血络瘀阻所致。证见胁下支撑作痛,呼吸困难,有短促感。形体羸弱,遇怒恼则胁痛加剧等。治宜化瘀为主,可用麦芽煎汤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栝蒌一个(制熟去仁,以童便一升相合,研绞取汁),酥一两,生甘草末一分,蜜三两。加水慢火煎如稀饧,每服五分,清粥饮调下,日四、五次。治小儿咳嗽不止,心神烦闷。
经穴名,代号RN8。出《针灸甲乙经》。又名神阙。别名气舍、维会。属任脉。位于脐窝正中。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下动、静脉。主治中风脱症,腹痛,泄泻,痢疾,脱肛,水肿等。禁针。艾炷灸(隔盐或姜)7~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时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金门,见该条。
古针具名。《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同微针,见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紫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颊疡。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