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蒋维乔条。
出《本草纲目》。为落葵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滇南本草》。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阴血或阴精不足而阳失依附上奔的气喘。详阴虚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