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邪伏于内,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注解伤寒论》卷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本草著作。简称《医门小学》。4卷。清·赵亮采编于1887年。作者谓本草乃医门之小学,遂以此名书。卷首列述阴阳运气、脏腑经络及药性总义。次以药性寒、热、温、平4种歌赋为纲,杂采前人之说为之注释。书后附诊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见《分类草药性》。为盐麸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30。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膑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屈股取穴。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
即上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上颌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