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狐疝

狐疝

病名。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寒气下注,入于中,名曰狐疝,亦属病。”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为主。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或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若有囊热者,去干姜加山栀仁。若日久气虚,不能提絜,劳累即发,可用升举之法,方如补中益气汤等。参见气疝、阴狐疝气等条。

猜你喜欢

  • 三调

    气功术语。即调身、调息、调心,为气功锻炼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出隋智顗《童蒙止观》。该书称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为调五和。调身,即姿势或动作锻炼;调息,即呼吸锻炼;调心,即意志集中与运用的锻炼

  • 膝目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所述位置与膝眼同。《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作膝眼之别名,见该条。

  • 蒲颓子

    见《本草纲目》。即胡颓子,详该条。

  • 踝(huái 怀)

    踝关节内、外侧的圆形骨隆起部位。

  • 医门黑锡丹

    即黑锡丹第二方,见黑锡丹条。

  • 疮疡辨经络

    疮疡诊法之一。见《外科启玄》卷。根据疮疡所患部位及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以推断疮疡属何经络,以便分经用药。如阳明经多气多血,疮生手、足阳明经部位,则易收口;太阳、厥阴经多血少气,疮生手、足太阳经和厥阴

  • 外科辑要

    书名。4卷。清·邵澍辑于1829年。本书以辑录外科治疗方剂为主,不按病名分类,只记各方的适应症,缺乏论述和发挥。

  • 玉绣球

    见《广州植物志》。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 手上廉

    见上廉条。

  • 胎前阴门肿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多因脾肾阳虚,温化健运失职,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