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燥火身肿

燥火身肿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燥火身肿之症,喘促气急,两胁刺痛,身面浮肿烦躁不得卧唇口干燥,小便赤涩,即河间燥伤肺气、节斋先喘后肿之症也。燥火身肿之因,时值燥令,燥火刑金,绝水之源,肺气焦满,清化不行,小水不利,气道闭塞,而燥火肿症作矣。”脉浮数或沉数。治用竹叶白虎汤清凉饮子石膏泻白散等方。参见身肿、水肿条。

猜你喜欢

  • 痘证吐蛔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卷六。“伤寒吐蛔,责之胃寒。痘证吐蛔,责之里热。由热毒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但闻食臭,即涌出者,宜黄连止蛔汤。”

  • 四棱麻

    见《湖南药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 舌胀大

    舌体肿胀而增大。即舌肿,参见该条。

  • 胃虚热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虚热。详该条。

  • 痞根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 月经

    名词。出《素女经》。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

  • 南大戟

    见《本草纲目》。即红大戟,详该条。

  • 三春柳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 黄疸二十八候

    古代对黄病的一种分类法。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即黄病候、急黄候、黄汗候、犯黄候、劳黄候、脑黄候、阴黄候、内黄候、行黄候、癖黄候、噤黄候、五色黄候、风黄候、因黄发血候、因黄发痢候、因黄发痔候、因黄

  • 痘科金镜赋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