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炙
即炮制。详该条。
即炮制。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即甜瓜子,详该条。
医论著作。明·张介宾约撰于1624年。共收医论45篇,专就金、元诸家论医的偏执处“辨论之,以正其失”,故题曰“质疑录”。全书重点论述多种病证的治则,进一步发挥了温补学说,对作者本人早年著作中立言未当之
金代医官职称。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官阶正八品。参见御药院条。
【介绍】:三国时吴国医生。曾为当时丞相顾雍诊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百会,见该条。
病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医醇賸义·胀》:“膀胱主藏津液,气化则出。盖水气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津液之藏,皆由气化渗入,然后能出。寒气上逆,则水气窒塞不通,故少腹满而
指气分受湿邪阻滞。主症有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体痠、骨节烦痛、胸闷纳呆、脘腹痞痛、呕吐泄泻,舌苔滑腻,脉象濡缓等。
综合性医书。10卷,清·汪绂辑于1758年。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卷1医源,共47条,阐述阴阳五行,脏腑部位功能,脉象;卷2~3分析药性680余味;卷4~10选辑方剂630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
藏于骨腔中的髓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身之骨髓。”参见髓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