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桂海虞衡志》。即韶子,详该条。
出《摘元方》。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蒴藋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详该条。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本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温毒发斑,以其面赤而称“阳毒”。
五臭之一,腐为水臭,入通于肾,故为肾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其臭腐。”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腐臭,或者病人对腐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肾经受病的征象。
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二。即睾丸肿大的病证。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幼科发挥条。
出《颅囟经》。即白脓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