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针麻醉

水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种。是在水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即按针麻要求通过注入注射用水或药液以刺激经络穴位达到镇痛作用而施行各种手术。目前应用于普通外科、五官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各种门诊小手术,其中以甲状腺手术、五官科手术、颅脑手术效果较好。临床上各种手术均常规选取安眠2穴,并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穴位,如甲状腺手术取安眠2天窗合谷(患侧)。麻醉开始时,先在双侧安眠2穴位注射镇静药液(杜冷丁50~100毫克及氯丙嗪12.5~25毫克混合后以注射用水稀释至6毫升)各3毫升,15~30分钟后依次在其它选定的穴位内注入注射用水,一般四肢穴位注射量为3~5毫升,躯干部穴位注射量为5~15毫升,耳穴注射量为0.1~0.2毫升,或在注射用水中加入少量杜冷丁(每10毫升注射用水中加入杜冷丁3~5毫克)。继在切口局部宽约1厘米,长超过切口两端各1厘米的范围内皮内注入注射用水。注射完毕后20~30分钟即可开始手术,如手术时间较长,可追加注射。

猜你喜欢

  • 承浆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颏痈。见该条。

  • 气郁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治宜行气解郁。《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

  • 按胸腹

    切诊内容之一。切按病人的胸腹部,以了解病痛的部位、范围大小、冷热、硬度及喜按、拒按等,是对痞满、积液和癥瘕积聚等一类病变的检查方法。

  • 胎前盗汗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出盗汗不止,宜服牡蛎散治之。”(牡蛎、麦冬、甘草、麻黄根)

  • 荡臂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上肢放松,作前后摆荡,幅度由小渐大。适用于治疗肩部疾患。

  • 雉鸡尾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卞嘉甫

    【介绍】:见卞大亨条。

  • 日昳(dié 迭)

    指未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条。

  • 观音花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 胎垢

    ①见《妇科易知录》:“虽已受孕,亦有月经依旧时下者,谓之胎垢。”即激经。详该条。②见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卷五。即鳞体。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