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脉解篇》。喑,瘖之异体字。即瘖俳。详该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花蕊石,详该条。
骨名。指下颌骨体。
【介绍】:见孟继孔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延胡索,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道士。荆州(今湖北境内)人。善医,长于切脉。善于以切脉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等。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薏苡仁二两,金银花、茯苓各一两,牛膝、半夏、甘草、草薢各五钱,肉桂五分。水煎服。治湿毒流注。
【介绍】:见周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