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术语,古代主要导引法之一。《内经》:“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即霍乱转筋。详该条。
脉象。脉伏而搏指。《素问·经脉别论》:“太阴藏搏,言伏鼓也。”
【介绍】:元代医生。号凤石。生平不详,人称凤石医仙。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滑涩、寒热的诊察方法,又称“诊尺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汪石山认为:“既诊其三部
见《四川中药志》。即杉木根,详该条。
【生卒】:1037~1101【介绍】:北宋著名文学家,兼通医学。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曾把所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并由后人与沈括《良方》合并而成现今流传之《苏沈良方》。又著《圣散子方》,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胸骨。
【介绍】:见张遂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