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时行嗽

时行嗽

病名。亦名虾蟆瘟。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所致的咳嗽。以相互感染,流行一地为特点。《证治要诀·咳嗽》:“时行嗽,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气急,状如伤冷热,连咳不已。初得病,即伏枕,一二日即轻。记壬午秋,满城有此病。继时甲午年夏秋之交,此病又自南而北,得免者少,并呼为虾蟆瘟。”治用参苏饮败毒散人参饮子一服散等方。参见天行嗽、咳嗽、虾蟆瘟条。本病类似流行性感冒

猜你喜欢

  • 本草正义

    药物学著作。2卷。清·张德裕撰。刊于1828年。本书以药性分类,计甘温、甘凉、发散、气品、血品、苦凉、苦温、苦寒、辛热、毒攻、固涩、杂列共12类,361种药物。叙述简要,有一定参考价值。

  • 皱面草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 咽中结核

    病名。系指咽喉肿起,闭阻疼痛,汤水难咽,呼吸不利,甚则呼吸迫促欲毙者。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于喉所致。《幼幼集成》卷四:“咽中结核,不通水谷,危困欲死。用百草霜以蜜和为丸。”参见喉闭条。

  • 迎风热泪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卷上:“不论何时何风,见之则流热泪频频,原由肝胆肾水津液不足,窍虚不密,而风邪引出其泪也。”

  •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见内经拾遗方论条。

  • 老母猪藤

    见《安徽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 小扣子兰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 胞门、子户

    经穴别名。即水道穴。《备急千金要方》:“妇人妊子不成,若堕落,腹痛,漏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在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二寸名子户。”其中子户穴,《世医得效方》又名气门。

  • 红根仔

    见《福建中草药》。为星宿菜之别名,详该条。

  • 布针

    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