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摄法

摄法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以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的方法。《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血流行,故曰摄以行气。”本法多用于针刺感应迟钝和发生滞针的患者。②推拿手法名。手指对合捏拿住穴位后,再予以牵拉。作用与拿法相似而刺激量较强。

猜你喜欢

  • 消痈散毒汤

    《丹台玉案》卷六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二钱,蒲公英一握,连翘、鹿角、当归各一钱半。水、酒各一盅,煎服。治乳痈,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 刘仲宣

    【介绍】:元代医生。江西安福县人。通医学,后归隐东阳山下。

  • 十二支

    十二地支之简称。详该条。

  • 眼眶骨痛

    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卷五。本证常与肝有关。因肝阳上亢引起者多为酸痛,并有眼睑沉重,宜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由肝虚引起者,目见光亮则眼眶骨痛甚,宜滋养肝阴,用生熟地黄丸加减;由痰饮引起者,眉

  • 王孟玉

    【介绍】:见王璆条。

  • 鬓疽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四。指有头疽生于鬓角,属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二经。由相火妄动,外感风热而发。初起宜服柴胡清肝汤、或鼠粘子汤;脓成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初用二味拔毒散。余证治见有头疽及额疽。

  • 婴童类萃

    儿科著作。明王大纶撰。3卷。刊于1622年。此书重点阐述婴童常见疾患,如变蒸、撮口、脐风、胎毒等病证之辨证论治。卷末附治杂症日用补遗方。作者觅古探今,备考先贤之论,使后学者临证能按症索方,随宜投剂。选

  • 五决

    诊法术语。决,判断。临证要结合五脏脉象的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 德敦·查巴旺西

    【介绍】:宋代红教喇嘛。1012年在桑鸢寺乌兹经堂内发掘出密藏的《四部医典》手抄本。为《四部医典》传世作出贡献。

  • 鸣蝉

    出《新修本草》。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