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背中心筋缩穴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对心发。多因心火盛,热邪聚会于该处而发。证治见有头疽。
气功练功方法。分坐、卧两种姿式。卧式除呼吸法外,其他与内养功同。
比喻脉动极迟缓的危象。《难经·十四难》:“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为无魂,无魂者当死也。”
恶寒证之一。指恶寒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张氏医通》卷三:“外感、内伤……皆有恶寒,非阳独虚也。若脉浮紧,头痛拘急,身疼微恶寒,热起,是外感,审时令轻重发散之。”《证治汇补·恶寒》:“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全》作长髎;《针灸聚英》作长颊;《针灸大成》作长频。即禾髎,见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温热药治寒证,寒象不解而更甚,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而是真阳(肾阳)不足的虚寒;应温补肾阳,则寒象自除。参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条。
即马应龙眼药,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病因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损伤脾胃不能摄血归源;或素有心气不足,复因饮酒劳倦,致令心火乘脾所致。症见崩漏下血夹有水湿,或每日水泻一二次,气短,怠惰嗜卧,疲倦乏力。
南宋宫廷御用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鹿鞭、海狗鞭、蛤蚧、海马、广狗鞭、鹿茸、人参、青花桂、沉香、龙骨、阳起石、覆盆子、补骨脂、桑螵蛸、菟丝子饼、远志、淫羊藿、蛇床子、牛膝、川椒、白芍、当归、冬术、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