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感冒

感冒

病名。指外感风寒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表证。见《丹溪心法·中寒》。有轻重寒热之分。《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证见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痰楚,恶风寒,或发热,或咳嗽,或咽痛等。治宜辛散。风寒感冒者,宜辛温解表,如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如银翘散等方;虚人感冒者,宜兼扶正,可用参苏饮等方。感冒为流行性者,称时行感冒,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详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等条。感冒又称伤风。《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感冒,肺病也,……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归于肺,其症或头疼身热,轻则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恶风、恶寒,或声重,或声哑,甚者痰壅气喘,合口不开,咳嗽、咽干自汗、脉浮而缓,此外感也。”《医宗必读·伤风》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四时感冒伤风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如兼咳嗽涕唾稠粘,用参苏饮。桑菊饮、银翘散等亦可选用。

猜你喜欢

  • 伤山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肠山。即承山,见该条。

  • 香椿铃

    见《陕西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眼唇蛔虫征

    望诊巩膜可见蓝点,下唇部粘膜有散在、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这些征象,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

  • 鱼口风

    病名。①见《普济方》卷六十。指唇疔。《重楼玉钥》卷上:“凡上唇生一小疮,或一二枚者,初起红肿渐至下唇亦肿及面颊俱浮。若初起红赤发热作痒,痒后起小黄泡,切勿用破皮针,如生上唇中间者难治。若上唇赤肿直长出

  • 痿躄

    病名。指痿病四肢痿弱,足不能行之症。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素问·痿论》:“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顾氏医镜》:“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五痿虽异,总曰痿躄。”详痿条

  • 夹缚

    正骨固定方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夹紧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指用于四肢骨折整复后的外固定。

  • 严子成

    【介绍】:元代医生。字伯玉。先代为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迁居秀州(今浙江嘉兴)。精通医药,被称为“药师”。

  • 痞胀

    证名。指胸脘痞满而兼腹胀者。《张氏医通·腹满》:“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半夏、茯苓、当归、芍药、阿胶、乌梅、砂仁之

  • 色复

    劳复证之一。即房劳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详房劳复条。

  • 声嗄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八。嗄者,声破(《玉篇》);声变也(《集韵》);《红炉点雪》卷二“金为火烁而损,由是而声嗄、声嘶见焉。”系指音嘶不清、发声不彰。即音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