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卷一方。即清络饮加杏仁二钱,滑石、薏苡仁各三钱。水煎服。功能清涤暑湿。治暑瘵属暑湿伤肺者,症见寒热,舌白不渴,吐血。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幼科痘疹金镜录》。3卷。明·翁仲仁撰。刊于1579年,原刊本未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卷数有3卷本、4卷本不一。3卷本如《痘疹金镜录真本》(又名《
齐,通剂。指必须服用的药剂。《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一说:必为火之形近误字,必齐即火齐。
即蛇啮。详该条。
书名。4卷。清·柯韵伯撰,余听鸿注。刊于1893年。余氏认为柯氏著述“条理疏畅,议论明晰”,遂将《伤寒论翼》的抄本予以补缀加注,据余氏自称,其补缀的阙字与柯氏原文微有不合之处。
①骨骼部位名。亦称锐骨。指手腕背部小指一侧的骨性隆起,今称尺骨茎突。《针灸甲乙经》:“神门者,……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②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颧髎。见该条。②《难经·六十六难》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痠足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