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黄

心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心黄者,目赤,舌上生疮,心闷喘急,多言无度,或笑或嗔,微微汗出,口干舌短,起卧不安,神思恍惚小便赤难,心下胀满,状如风火,悲哭,手乱捻物者难治。”治法生地黄饮子马牙消散等方。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干,七八日内必发狂走,即是心黄。”治用柴胡汤并加灸法。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倒睫

    病证名。《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皆由患疾,妄称时眼,不以为意,……致风邪深入,久而不瘳,然后内急外弛,皮宽弦紧,睫渐拳倒。”即倒睫拳毛。详该条。

  • 尺肤诊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滑涩、寒热的诊察方法,又称“诊尺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汪石山认为:“既诊其三部

  • 白膜根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 疣子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七。即疣。详疣、千日疮条。

  • 锦纹大黄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 白喉条辨

    书名。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1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作者原撰有《白喉订正论》1卷,未刊行;后删其繁而成本书。全书共条辨15条,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辨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

  • 裴逸民

    【介绍】:见裴頠条。

  • 皂刺

    见《医学入门》。为皂角刺之简称,详该条。

  • 积热小舌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因肝胃二经火毒飞腾,所以帝丁(即悬雍垂)长硬,白衣裹满,咽物不下,右关之脉浮大,用六味汤加山栀、连翘、黄芩、黄柏、生石膏、滑石、葛根、木通、草河车;服玉枢丹……。”

  • 病根

    指疾病的根源或病灶。《后汉书·华佗传》:“君病根深,应当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