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市隐庐医学杂著

市隐庐医学杂著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刊于1853年。此书先设证治杂论14篇,列举前人误治之案以警人,并对时医以平稳方药搪塞病家等时弊痛加针砭。其后列述湿温麻疹惊风、血证、喉症暑病之方药证治。其中对“湿温用药之误”、“喉症亦有阴寒”、“暑病有宜用参者”等论述颇有见地;对“夹阴症”名义之辨析尤精当。现存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曹炳章另加评注)等。

猜你喜欢

  • 恚气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恚气,则积聚在心下,不可饮食。”参见七气、九气条。

  • 雪口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雪口一名鹅口。初生月内小儿,满口生舌上,白屑如鹅口样,故名。”多由胎热蕴于心脾二经所致。治宜清胎毒,或外吹冰硼散,或常以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等煎汤漱口。参见鹅口疮、鹅口、乳

  • 枫杨叶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柳叶之别名,详该条。

  • 淋闷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闷通“闭”。详淋闭条。

  • 尺肉

    泛指自肘至腕的肌肉。《灵枢·论疾诊尺》:“尺肉弱者,解,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 吴群

    【介绍】:三国时蜀国医家。据史料记载,著有《意医纪历》1卷,现已不传。

  • 足瘊

    脚病名。即足部的各种扁平疣、寻常疣、粉瘤等。多为生物、物理刺激造成。症状轻微,后期转变为脚垫、垫黄或垫核后,疼痛显著;部分足瘊具有传染性。修脚业按其形态特点将足瘊分为刺瘊子(即寻常疣)肉瘊子(即扁平疣

  • 明目至宝赋

    见明目至宝条。

  • 中正之官

    指胆。胆有决断的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惊恐)的不良影响,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有重要作用,故比喻为中正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胡芦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