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巴豆中毒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菖蒲汁、甘草汁、葛根汁、白药子、黑豆汁、生藿汁、芦荟、冷水、寒水石等。文献又有食稀粥,并忌一切热性药物的记载,可参考。

猜你喜欢

  • 丹石中毒

    病名。古代道家崇尚炼丹,多以含铅、汞等重金属的金石类炼制,使用不当或误食每致中毒。详金石中毒、石药中毒条。

  • 麻证燥痒

    病证名。麻疹后期全身燥痒。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证燥痒,乃是风邪外袭,皮肤燥烈之故。其证多在将收、收后时,因而得此燥痒,即用紫背浮萍加胆矾熏洗。”内服滋润活血熄风之剂,如生地黄、白芍、菊花、蝉蜕

  • 保和大夫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医竘

    【介绍】:春秋时秦国医生。善治外科疾病。

  • 火郁发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

  • 早晨嗽

    一名清晨嗽。指晨起作咳,或晨间咳嗽加剧者。多因气动宿痰、食积所致。《增补万病回春·咳嗽》:“早晨嗽者,胃中有食积也。”《类证治裁》:“清晨嗽、为气动宿痰,二陈汤加贝母、枳壳、桑白皮、枇杷叶、橘红。”《

  • 马瓟瓜

    见《本草纲目》。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 陈蛰庐

    【介绍】:见陈虬条。

  • 人字草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鸡眼草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金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清脾凉血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荆芥、防风、赤芍药、玄参、陈皮、蝉蜕、炒苍术、白藓皮各一钱,连翘、大黄(酒洗)各一钱五分,厚朴(姜炒)、甘草各五分。加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治椒疮、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