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尿血穴

猜你喜欢

  • 厥论篇

    《素问》篇名。厥,气血逆乱所致的病证。本篇专论厥证,故名。内容主要阐述寒厥热厥的不同病因及其症状与治法,指出不论寒厥热厥,它的主要病理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影响机能正常活动的一种剧变现象。文中还论述了六经

  • 五胜

    五行的更胜。《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王冰注:“五胜,谓五行更胜也。先以五行寒暑温凉湿,酸咸甘辛苦相胜为法也。”即治疗按五行的相克规律调治。

  • 赞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指治疗痈肿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将针直入直出,反复多次地浅刺,使之出血。以其反复浅刺,后刺赞助前刺,故名赞

  • 杂病源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 革脉

    脉象之一。《脉诀指掌病式图说》:“革者,沉伏实大,如按鼓皮。”后世一般认为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者为牢脉。主亡血失精。

  • 肝主血海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藏生成论》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参见肝藏血条。

  • 子狂

    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妇人怀妊有口渴汗出,大饮冷水,而烦躁发狂,腰腹疼痛,以致胎欲堕者,人莫不谓火盛之极也,抑知是何经之火盛乎?此乃胃火炎炽,熬煎胞胎之水,以致胞胎之水涸,胎失所养,故动而不安耳。

  • 二十三蒸

    古病名。古代二十三种蒸病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四、髓蒸,髓沸热;五、骨蒸,齿黑;六、筋蒸,甲焦;

  • 女科指要

    妇科专著,6卷。清·徐大椿(灵胎)撰。约成书于1764年。此书系《徐灵胎医略六书》之一。设调经、种子、胎前、临产和产后五门。广摘历代医家对女科证治之医论。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阐述颇具特色,强调辨证施治

  • 阴陵泉

    经穴名。代号SP9。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