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竹

猜你喜欢

  • 舌下痰包

    病名。即痰包,详该条。

  • 腋痈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多由肝脾二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

  • 葛震父

    【介绍】:见葛应雷条。

  • 过期不产

    病名。见清·阎纯玺《胎产心法》。亦称过期妊娠。指妊娠足月而逾期半月不产,或月经周期规律,而按末次月经计算,超过42周而未产者。多因气虚或血虚气滞所致。若平素体虚气弱、妊娠足月,无力送胎下行而逾期不产,

  • 甘姜苓术汤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 姚九鼎

    【介绍】:见姚浚条。

  • 翻胃木

    出唐·侯宁极《药谱》。为常山之别名,详该条。

  • 人体部位名。即现代解剖学上所称的肱部。在肩下肘上部。见《灵枢·经脉》。或专指肱二头肌部。《类经图翼》:“肩髃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 笔管癣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

  • 巴岩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石吊兰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