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寇宗奭(shì 式)

寇宗奭(shì 式)

【生卒】:十二世纪

【介绍】:

宋代药物学家。籍贯不详,原为澧州(今湖南澧县)县吏。、重视对药性的研究,强调处方用药必须了解药性。认为《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对一些药物考订不够严谨,沿袭旧说。于是历经十余年搜求访辑的工夫,根据自己长期对实物的观察和实验,参考诸家之说,于1116年(政和六年)写成《本草衍义》20卷,收载常用药物460种。他极力反对服食,列举了许多因服食丹药而丧命的事例,予以批判。同时指出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方向和途径。对药物真伪优劣的鉴别,阐明药理和扩大临床应用药物加工炮制等方面,也都有所贡献。《本草衍义》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 血不养筋

    肝血不足而出现筋脉拘急的现象。肝主藏血,淫精于筋,其华在爪。故出现筋挛拘急,或筋痿麻木不用,或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临床可见于贫血以及失血患者。

  • 是动所生病

    经络病候和经穴主治的概括。参见是动病、所生病各条。

  • 狗骨木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

  • 胃火牙痛

    病证名。指因胃火所致之牙痛。多因阳明痰火内伏,或过啖辛辣炙煿、醇酒厚味,致风火痰毒上攻牙齿而痛。症见龈肿口臭,便秘脉滑,患牙得凉痛减。治宜清热、涤痰、泻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痛

  • 喉中结块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七情郁结,气滞血瘀,痰浊凝聚所致。喉间结硬块,状如龙眼,胀塞于喉,致呼吸障碍,饮食难进。治宜解郁疏肝,消肿散结。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

  • 丁瞖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瞖同翳。即钉翳。详该条。

  • 疮疡小便不利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小便不利。若见小便淋漓频数而黄者,多因疮毒内结膀胱,宜用八正散加减以清热利尿;若因久患疮疡耗阴竭液而茎中涩痛,小便短少者,多因损伤肾气所致,宜用肾气丸加

  • 傅氏眼科审视瑶函

    见审视瑶函条。

  • 九节木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