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称小儿吐。本症多由乳食过多,停滞中脘,损伤胃气,不能运化所致。《圣济总录》:“小儿呕吐者,脾胃不和也。或因啼呼未定而遽饮乳;或因乳食中伤冷,令儿饮之,皆致呕吐。”此外,还有因感触惊异,蛔虫内
小儿问诊,困难较多,不易准确。幼儿可问其家属。除一般问诊内容外,应了解小儿孕育期和父母兄弟情况,曾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预防接种情况,已否断乳等。
郑玉峰《济阴要旨》:“女人胎肿,乃有孕而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是也。”参见子肿、子满、胎水肿满条。
《素问》篇名。本篇阐述天道六六之节,应天气,应地理,主岁主时加临之六气,其所论各节内容至为精微,故名。文中还对宇宙万物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特别是生化方面作了反复的说明,同时对万物在气交
①上、中、下三焦同现实热的病证。上焦心肺的实热,可见胸膈闷瞀,额汗出,舌干、嗌肿、喘满;中焦脾胃的实热,可见腹痛胀满,不吐不下,喘急;下焦肝肾的实热,可见大小便不通,或下利脓血。②温病气分热邪弥漫的一
①指中府穴。《难经》:“肺俞在背第三椎,募在中府。”②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暴痫,……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悬绳取之,当瞳子是。”位于前胸第二肋隙,约距胸正中线
【介绍】:见孟继孔条。
病证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口噤,由血气虚,而风邪乘于手三阳经也。盖手三阳之筋,循结于颌,得风冷则筋急,故致口噤。”治以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如恶寒发热,乃属气血虚甚之极,方用十
病名。由感受漆毒而发生的皮肤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漆咬。因禀性畏漆,感受漆气而成。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接触的皮肤突然焮热作痒,起小丘疹及水泡,抓破则糜烂流水;重者可遍及全身,并见形寒、发热、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缩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