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灵枢·寿夭刚柔》:“刺有三变,……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内经太素》名三变刺。具体方法为“刺营者出血”,放除郁血;“刺卫者出气”,疏泄邪气;“刺寒痹者内热”,除针刺外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胎水肿满。详该条。
病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脚气。因元气内虚,六淫外侵所致。其状发热瞀闷,搐掣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用小续命汤治之。”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紫梢花,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莙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编注条。
即四逆汤制成之注射剂,方见四逆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