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病名。指肺部发生的痈疡。《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一名肺雍。多由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蕴肺,肺受热灼,热壅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黄芪、桂心、巴戟天、石斛(酒浸)、泽泻、茯苓、炮姜各三两,防风、独活、人参各二两,炮天雄、芍药、炮附子、半夏(汤洗七次)、细辛、白术、黄芩、天花粉各一两。为末,每服四钱,加
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
①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又名妒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指胸痹。见《症因脉治》卷三。详胸痹条。
①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青木香之别名。②出《阳春县志》。为木防己之别名。各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见许廷哲《保产要旨》。即胀后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