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俯伏。《灵枢·刺节真邪》:“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则宛伏。”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圣济总录纂要》卷九方。人参、黄芪(蜜炙)、杜仲(盐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天花粉、炙桑螵蛸各一两,炙鸡内金四枚,菟丝子(酒煮)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枣煎汤送下,日
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
书名。4卷。日本·吉益为则撰于1773年。本书集录汉以前38种中国古书中有关论医的内容,并加以评述。解放后有排印本。
七情郁证之一。《类证治裁·郁症》:“悲郁脏躁欲泣,甘麦大枣汤。”参见悲、七情郁症、内郁及脏躁等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孕妇因阴虚、实热、湿热、气虚等原因,致使膀胱气化不行,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淋漓疼痛的病症。阴虚者,为阴亏肾水不足,脬为火灼,
《素问》注本。清·姚止庵撰。9卷。成书于1669年。书名取《易》“天地节而四时成”之义,而“损有余,补不足,以归于中正之节”。删节《素问》原文,参考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明·马莳、张介宾等诸家之
见《喉科指掌》。该书把几种严重的喉科病所出现的不良征象加以汇总,称为“十六绝症。”一直为喉科界所重视,或为家传派奉为秘诀。十六绝症包括:①舌卷囊缩;②油汗如珠;③哑喉呛食;④吐血喉癣;⑤声如锯错;⑥鼻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八。嗄者,声破(《玉篇》);声变也(《集韵》);《红炉点雪》卷二“金为火烁而损,由是而声嗄、声嘶见焉。”系指音嘶不清、发声不彰。即音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