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天痘

天痘

痘疮。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虚寒白喉

    白喉证型之一。见清·余二田《喉症指南》。由秉质素弱,兼感寒邪所致的白喉。其症初起无恶寒发热,饮食如常,惟唇白面青,精神疲倦,喉内起白皮或白块,随时增加。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用附桂理中汤。参见阴寒白喉条。

  • 沉听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耳聋之轻症。轻小之声音不辨,重大之声音可闻。多由风邪乘入少阳之经,邪结耳内,与正相搏,气停壅滞,阻于耳窍而成。治宜祛风通窍。用通鸣散(《证治准绳》:菖蒲、远志、柴胡、

  • 苦温平燥

    治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用药如杏仁、陈皮、苏叶、半夏、枳壳、前胡、桔梗等,代表方如杏苏散。

  • 走黄疔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人中疔。见该条。

  • 指脉

    即小儿食指三关的脉纹。出《古今医鉴》。要知虎口气脉纹,倒指看纹分五色。黄红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多虚烦,青黑纹时证候逆。参见小儿指纹条。

  • 济生豨莶丸

    即豨莶丸。见该条。

  • 露珠

    见《医学入门》。怀孕一月,胎元初成,形如露珠,故名。

  • 地稔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地菍,详该条。

  • 傅仁宇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眼科学家。字允科。江苏人。祖传眼科三十余年,采集有关文献,结合家传及个人临证经验,撰成《审视瑶函》一书,于1644年刊行,对眼科疾患的诊治,记述较详,是当时具有总结性的

  • 湿痰嗽

    病名。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万病回春》卷四:“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详痰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