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难

大便难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五脏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涩,结在肠胃之间,其肠胃本实,而又为冷热之气所结聚不宣,故令大便难也。”“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所以尔者,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又渴利之家,大便亦难,所以尔者,为津液枯竭,致令肠胃干燥,……脉沉为阴,阴实者,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支重,身热,若胃胀,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脾实也。若肠中伏,伏如牢状,大便难,脉紧而滑直,大便亦难;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大便难而脚痛,此虚寒从上向下也。”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歇至脉

    脉象之一。脉来有歇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参见促脉、结脉、代脉条。

  • 遗沥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证治要诀·遗精》论述遗沥比之遗精稍少,小便有数点稠粘,茎头微痛,或小便已停,有时方有一、二滴沾裩。”治同遗精。详该条。

  • 痰饮食不消

    病证名。痰饮内停而引起的食物不能消化。《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此由痰水结聚,在胸府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治

  • 制柏散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黄柏数斤。入粪坑内浸一百日取出,入黄土内埋三日,取出晒干,研细末,如疮有水干掺;干则用蜜调敷。治湿毒流注。

  • 嗜偏食

    偏嗜吃某些食物的一种病态。如嗜食生米异物,多属虫积;嗜食辛辣多属胃寒等。

  • 头响

    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详见脑鸣条。

  • 呴(xū)嗽

    病名。见《普济本事方》卷二。指咳嗽气喘,喉中有哮鸣声者。方用紫金丹。考紫金丹药性峻烈,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以防中毒。参见冷哮条。

  • 尤拙吾

    【介绍】:见尤怡条。

  • 奇穴

    经外奇穴之简称,见该条。

  • 灰苔

    主里证。有寒热之别,苔灰白而滑润,为三阴寒证,宜温阳散寒;苔灰黄而干燥,为里热实证,宜攻下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