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医宗宝鉴·眼科心法要诀》:“旋螺外障,气轮之内乌珠色变青白,如螺蛳之壳,其色初青久黑,其形尖圆,乃肝经积热亢极,瘀血凝滞所致。”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胀、痧秽。《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日间触闻臭秽,夜间露宿贪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或湿热郁遏于经隧;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皆能气胀成
面色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
【介绍】:见黄杰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深重复杂难以辨认的病证可从其表象而治之。如热极似寒,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参见反治条。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即咳脓血。为肺痈主症之一。参咳脓血、肺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