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喘证

喘证

证名。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古称上气喘息,一般统称气喘。以呼吸急促为特征。发病多与肺肾有密切关系。《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景岳全书·喘促》:“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气失宣降者,多属实;素体虚弱或元气亏损,致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者,多属虚。治实喘以祛除病邪为主,虚喘以培本摄纳为主。亦有喘久病邪未除,元气已损,症见虚实夹杂,当扶正与祛邪兼顾,或在发病时用祛邪,间歇时用扶正。气喘发作时,一般多兼见咳嗽。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如拉锯者称为哮或哮喘。治疗除服用药物外,并可选用针刺、灸法、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或敷贴疗法等。本症因致病原因和表现证候各有不同,故在实喘与虚喘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多种证型。详见各种喘条。

猜你喜欢

  • 酒客

    指嗜酒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 肾气盛

    ①肾气充盛。使人体格强健,发育旺盛,并有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②指肾病邪气壅盛。《灵枢·淫邪发梦》:“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 血虚头痛

    病证名。指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善惊惕,脉芤,或见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白,心悸等。治宜补血为主,可用四物汤加味。本证

  • 病名。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塞引起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

  • 松脂膏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方。郁金、黄柏、黄连各半两,巴豆十五个,松脂六两,清油一两。前四味为粗末,将清油炼熟,细细入松脂散尽,再细细入前药末,熬,以杨柳枝搅至滴水成珠收膏,外敷患处。治疮疖肿疼。

  • 梅核气

    病名。泛指咽喉部有异物感。《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降,乃成厉痰郁结,

  • 阴廉

    经穴名。代号LR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2寸,长收肌外缘处。布有生殖股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支;并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

  • 缪刺

    古刺法。出《素问·缪刺论》,又称交经缪刺,指左侧有病取右侧穴,右侧有病取左侧穴的交叉刺法。本法与巨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巨刺刺经,缪刺刺络。临床一般以浅刺井穴和呈现郁血的络脉为主。用以治疗络脉的病变。

  • 翟煦

    【介绍】:参见刘翰条。

  • 一滴珠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