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喉不利

咽喉不利

证名。系指咽喉不适,或干、或痛、或异物感,呼吸吞咽均感不适。为多种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府藏冷热不调,气上下哽涩,结搏于喉间,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咽喉不利。”有虚实之别。因于实者,多由肝郁气滞痰浊壅塞肺系;或由肺胃伏火,感受外邪,致肺气壅塞,气机不利等而致。治宜理气祛痰疏肝解郁疏风清热。可选用半夏厚朴汤黄连温胆汤粘子解毒汤等加减。因于虚者,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或由肺胃阴虚,咽喉失养等所致。宜滋阴降火养阴利咽。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养阴清肺汤等加减。

猜你喜欢

  • 千层矮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 傣医传统方药志

    民族方药书。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编。载傣医古验方111个,傣药105种。用汉傣两种文字对照编写。古验方部分附影印手稿原文。傣药部分附插图对照。书后有拉丁学名索引。1985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 消浊

    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又名肾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用

  • 虞庶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后弃儒习医。1064~1067年(治平年间)作《注难经》5卷,已佚。

  • 肺肾同治

    又名金水相生。是同时治疗肺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症见咳嗽气上逆、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痠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用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百合、生地、熟地、女贞子、枸杞子、

  • 墨柱根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 大夫

    古代的官名。宋代开始设置以大夫为名称的医官,其官阶一般为六品至七品。其后直至清代,太医院官吏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下的医官都称大夫。在北方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延用至今。

  • 手心热

    证名。指两手掌心中有发热感觉。一名掌中热。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之一。详见掌中热条。又为劳倦内伤及五心烦热的症状之一。《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

  • 西黄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 宋人医方三种

    书名。系《史载之方》、《全生指迷方》和《洪氏集验方》三书的合刊。建国后有排印本。见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