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夹食伤寒。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大黄、牛膝各五两,代赭石一两,朴硝、牡丹皮、甘草、紫菀各三两,虻虫、水蛭、桃仁、干姜、细辛、芒硝各二两,麻仁五合。水煎去渣,纳朴硝,分五次服,五更为首,去一炊顷再服,自后将息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见邵氏医书三种条。
出《素问·水热穴论》。即肾俞五十七穴,见该条。
见元机启微条。
病证名。指寒邪内积而致的泄泻。因过食生冷,或形寒饮冷,积渐而成。《症因脉治》卷四:“积寒泄泻之症,腹中绵绵作痛,小便不赤,口唇不干,泻下清白鸭溏之色。”脉多沉细而迟,或沉而结。治宜温中散寒。寒积内滞者
【介绍】:清代医生。字履乾。陕西三原人。研究医书,间或为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