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4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选列自
出《陶隐居登真隐诀》。即牡荆沥,详该条。
①较大的经脉。《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②本经的经脉。《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③十二正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
【生卒】:1745~1804【介绍】:清医学家。字皆霖。山东平度人。举人,尚考据之学。中年潜心医学,从师黄元御。因感《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二书“错乱残缺”,乃捡《脉经》等诸家书参互考订,撰《要略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惊骇不安,躁动不宁之证。详惊、躁条。
【介绍】:见王文洁条。
【介绍】:见陈治条。
病证名。由癥瘕积聚而引起的腹部疼痛。小儿多由营卫俱虚,内则伤于乳食,血积则为癥,气聚则为瘕,停滞积久,故作腹痛。症见肚硬而胀,痛则身冷如冰,按之则痛甚,或有面黄肌瘦,腹有青筋,昼凉夜热,蒸潮无时,乳食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4卷。清·郑寿全撰于1874年。全书论述内科杂症、伤寒、时病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郑氏以医论为主(不载方剂),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