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夹暑

内伤夹暑

病证名。指炎暑因伤房劳及杂进膏粱水果致全身阳气不得伸越的重危病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内伤夹暑者,暑月房劳,兼膏粱水果杂进,至周身阳气不伸,脉沉细,或弦紧,面垢无汗恶寒,四肢厥逆拘急霍乱呕吐,宜冷香饮子;或吐利兼作,脉微欲绝,或虚浮而散,此为紧病,急当救之毋缓,宜浆水散;或冒暑伏热,引饮过多,及恣啖生冷,致脾胃受寒,及腹痛呕泄,水谷不分,脉沉而紧,宜大顺散。”参见暑病条。

猜你喜欢

  • 潜斋医书五种

    丛书名。清·王士雄撰。刊于1854年。包括《王氏医案》、《医案续编》、《霍乱论》、《温热经纬》、《随息居饮食谱》五种。

  • 向日葵梗心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即向日葵茎髓,详该条。

  • 钱氏七味白术散

    见《景岳全书·小儿则》。即白术散第五方,见白术散条。

  • 冲要节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证治同掌心毒条。

  • 试水症

    属妊娠早期破水。清·周贻观《秘珍济阴》:“胎未满月,先破水,腰不痛,名试水症。非产也。宜服八珍汤加杜仲、故纸、坤草数贴,俟月足,自易生。”参见试水条。

  • 园香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 郑友夏

    【介绍】:见郑瑚条。

  • 被动运动

    即被动动作。见该条。

  • 风火疬

    病名。出《疬科全书》。多由外感毒邪而致。耳下生核,环颈而生,皮色红光,疼或不疼,寒热交作。治宜疏风清火散结。用活络疏肝散,未溃者外用苍术三黄散,白烧酒调涂;已溃者用地棉根叶和红糖生捣敷。

  • 痿躄

    病名。指痿病四肢痿弱,足不能行之症。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素问·痿论》:“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顾氏医镜》:“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五痿虽异,总曰痿躄。”详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