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六律

六律

古代的六个音律。①通指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与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②由于六阴律与六阳律阴阳相生,左右旋转,能发出许多声音,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所以用六律来比拟十二经脉在周身循环的统一性。《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③专指六阳律。把六阴律称为六吕。由于六阳律的音调清亮,象天属阳,故以之类比人体六腑。《灵枢·邪客》:“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猜你喜欢

  • 回春录

    见王氏医案条。

  • 所生病

    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太阴经所生病还有“臑臂内前

  • 阴中有阳

    出《素问·天元纪大论》。详“阳中有阴”条。

  • 乌梅膏

    ①《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乌梅不拘量。煎成膏,含化。治久咳,久治投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②经验方。见《中医外科临证手册》。乌梅30克,食糖9克,水50毫升,醋15毫升。先将食糖溶在水内

  • 经不调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耿肱

    【介绍】:宋代医生。撰《养生真诀》1卷,佚。

  • 雨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乃水癞愈后,余毒在肾所致。其症全身斑驳或赤或白,日久眉须脱落。相当于结核型麻风。

  • 角弓反张

    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因项背强直,使身体向后反折如角弓状,故名。多见于痉,破伤风等病症。参见痉、破伤风条。

  • 脾胃蕴热吐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 养血润燥

    润燥法之一。是治疗血虚便秘的方法。患者面色苍白、唇爪欠红润、时觉头眩、心悸、大便干结难下、舌质嫩而色淡、脉细数,用首乌、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