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胡椒药材之一种,详胡椒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血漏。见血漏条。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腹痛门》。指气机结滞所致的腹痛。详气结腹痛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临蓐、临盆、临月、临草、卧蓐、坐蓐、坐草、草蓐、上草、免蓐。指临近生产,进入分娩期。
【介绍】:西汉时医家。为汉成帝侍医,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李柱国曾校汉以前的医经、经方共18家490卷(包括《黄帝内经》),进行校订,对保存当时医药文献有一定贡献。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湿热郁结,上攻于耳所致。症见耳轮生疮,赤烂难敛,此愈彼发,缠绵难愈。治宜清热除湿、消肿解毒。治疗参见旋耳疮、月蚀疮等条。
指风、寒、暑、湿、燥所引起的痉证。《解儿难》征保按:“张仲景《金匮》脊强者,五痉之总名,其症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疭。”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即紫金丸第二方,见紫金丸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