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口疮

猜你喜欢

  • 湿热腹痛

    病证名。指因湿热内结,通降失调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湿热腹痛,按之愈甚,宜升提,利小便。宜升麻、柴胡、防风、葛根、木通、黄连、黄芩、滑石、车前。不愈,微利之,宜加熟大黄,即土郁

  • 保命歌括

    见万氏家传保命歌括条。

  • 臭金风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 温阳

    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详各条。

  • 外科图形脉证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 匝(zā 扎)风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 偏对口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偏脑疽。见该条。

  • 柳州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胁痛

    病证名。见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亦名胎前胁痛。多因痰浊瘀阻,或恼怒伤肝,气郁不舒所致。痰浊瘀阻者,痰涎壅盛,胸胁疼痛,治宜祛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恼怒伤肝者,烦闷易怒,两胁疼痛,治宜舒肝解郁,

  • 骸(hái 孩)

    ①泛指骨骼。如“百骸”,即全身骨骼。②指胫骨。《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