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羌活、麻黄、川芎、菊花、蔓荆子、石膏、防风、前胡、黄芩、细辛、枳壳、茯苓、甘草各七分,白芷、薄荷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破伤风,搐痓不已。
【介绍】:见郑宏纲条。
消法之一。用软坚磨积或消瘀的药物,以消散和破削坚硬积块的治法。适用于因气结、血瘀,或湿痰凝聚所形成的癥块、肿核。如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之类。
消法之一。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治法。详醒脾、消食导滞、补脾益气等条。
出《幼科全书》。即胎怯。详该条。
见《日用本草》。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阴虱疮,详该条。
【介绍】:见叶向春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贯云,号果堂。吴江县(今属江苏)人。精研医学,尤长于骨科学,撰有《释骨》一书(有乾隆间刻本),主要参考《内经》所述人身诸骨,参考其他书藉,引证《说文》等书,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