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药流产

中药流产

妊娠三个月以内,因身体情况不宜继续怀孕,或适应计划生育的要求,经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等方法达到流产的目的。文献记载有关材料较多,可供参考。如:①汪嘉谟《胎产辑萃》:“妊娠羸瘦或挟疾病,脏腑虚损,气血枯竭,既不能养胎,致胎动而不牢固,终不能安者则可下之,免害妊妇,方用牛膝汤(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当归桂心)。②钱峻《秘录奇方》:“用土膝根洗净用五寸长者数根,将蒂紧絷住,根头上搽麝香少许,放入阴中,一日即下,要札好,不然冲心致死。”③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退妊方:五味子三棱、文术、归尾、葶苈各等分人参少许。④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打胎方:“归尾、红花丹皮附子大黄桃仁官桂莪术各五钱,白醋糊为丸,每服三钱,黄昏一付,半夜一付,五更一付,或一付即下,不必再服。”⑤高井岐《杜氏女科辑要》:“瞿麦六两,通草、桂心各三两,牛膝、榆白皮各四两,细切,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即下。一方无榆白皮,有天花粉四两,大能坠胎。”

猜你喜欢

  • 外消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

  • 大接骨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 肝火五更泄泻

    五更泄的一种。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逆化火所致。《症因脉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汛,急欲登厕,火性急速,一泻即止。”脉多弦数或洪大。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

  • 期门

    经穴名。代号LR14。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位于乳头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中。(《针灸甲乙经》)。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膨胀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 陈希恕

    【介绍】:清代医生。字梦琴。江苏吴江人。出身世医之家,曾将所治疾病撮要为十册,但未见流传。

  • 肱(gōng 工)

    ①上臂。从肩到肘的部分。近代一般取此义。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上肢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 七情郁证

    病证名。指因情志郁结所致的病证。《证治汇补·七情郁症》:“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见百病兼郁如此。”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

  • 聚散障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聚开障。详该条。

  • 肝虚汗

    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肝虚而致自汗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参见自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