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盛寅条。
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胁痛》。多由于水饮痰浊流注厥阴之经,气机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或者胁痛没有定处,甚至于漉漉有声,咳嗽气急,脉多沉弦。治宜涤痰通络为主,如导痰汤、调中顺气丸、控涎丹等方
指小儿肿病十种证候。《幼科类萃·水肿门》谓水肿古有十种论证: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下虚下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
大便稀薄。《素问·气交变大论》:“病腹满溏泄。”《脉经》:“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
痘疮收靥为结痂期。痂干自然脱落,脱痂后,有残留的紫色瘢痕,经久方退。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其疮落痂之后,根瘢平正,红活者吉;若瘀血或凸起,或凹陷,其色或白或黑,此凶吉未可知也。”设若痂皮不落,兼有
七方之一。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方。《儒门事亲》卷一:“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有数合阳数之奇方,谓一、三、五、七、九,皆阳之数也,以药味之数皆单也;君一臣
病名。系指喉闭之因于风热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风热喉闭内外俱肿者,谓其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风热相搏,发出外来则壅喉间。其人面赤腮肿,身发寒热,喉中有块如拳,外色鲜红。”治宜疏风解毒,泻火消肿。可
结胸证之一。即指《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丸)证。《类证活人书》卷十:“大结胸,不按而痛,胸连脐腹坚硬为大结胸,大陷胸丸主之。”参见结胸条。
书名。1卷。清·徐锦撰于1851年。徐氏以相似病证归类整理,分述中风、血证、喘咳等多种病证。略论病因、病理,医案多属一病一方,间有连续就诊治案。
①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阴性的事物,又居于阴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