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ē

【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车区占星气,见《世本》(11,60)。此乃车姓之始。②系自妫姓。舜后田氏之裔,汉丞相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子孙因氏,见《姓考》(9,12,17,60)。③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国子车氏之后,见《路史》(17)。④河南车氏,源自鲜卑人。北魏时改车焜氏、车非氏为车氏,见《魏书·官氏志》(11,12,17,60,70)。⑤西域车氏,本车师国胡人,以国为氏,见《魏书》(70,242)。⑥明时邳州指挥使车言,本姓信,洪武中有军功,赐姓车,见《圣君初政记》(24)。⑦鄂伦春族特禾格氏汉姓为车(191)。⑧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平阳(260)。今朝鲜族姓。⑨满、蒙古(344)、回(380)、白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鲁国、南平、淮南、河南、京兆(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四川、山东、甘肃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车姓人口55%。【人】 车顺,车千秋之子,官至云中太守,汉宣帝时任虎牙将军(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亦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马关、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汉、满、蒙、鲜、侗、傈僳、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世本》 云: “黄帝臣车区,占星气。”此乃车姓之始。②郑樵注云: “尺遮切。妫姓。”则此当为舜之后。为田氏所改。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 “车丞相”,子孙因氏焉。见 《汉书·车千秋传》。③ 《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曰: “秦公族子车仲行之后为车氏。”则此乃子车氏所改,系出嬴姓。④ 《姓氏考略》 据 《魏书·官氏志》云: “后魏车裩氏、车非氏均改为车氏。” 裩,或作“焜”。⑤清代高丽族姓氏。世居平阳地方,《清通志·氏略》收载。⑥鄂伦春族之车姓,疑乃车车依尔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车而为单姓。

汉代有车忠; 三国吴有车浚,会稽太守; 晋代有车胤; 唐代有车道政,开元时画家; 宋代有车安行;明代有车大任; 清代有车无咎。

猜你喜欢

  • 貞人

    读音:Zhēnré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滿尹伊

    读音:Mǎnyǐyī【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431)。

  • 尉遲

    读音:Yùchí【源】 ①尉迟,鲜卑族部名,以部为氏(27,70)。②北魏恭帝赐功臣陈忻姓尉迟(27,70)。又,北周宇文氏赐功臣万侯兜姓尉迟(68)。【变】 ①后改为尉氏(27,44,70)。又有改

  • 读音:tiān【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92)、台湾高雄(68,261)、北京、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添颖,宋时福建九溪人,任循州司户(15,21,24)。添礼,明时福建

  • 乙弗

    读音:yǐ fú【源】 ①鲜卑人姓。乙弗本部落名,为吐谷浑所属之别部,居青海,位南凉之西,亦称乙弗勿敌国(21,27,60)。②西魏时赐部将赵贵、赵肃为乙弗氏(27,60)。【变】 北魏孝文帝改乙弗氏

  • 負黍

    读音:Fùshǔ【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 读音:Yūn/Iun【综】 源出不详。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 读音:Kuāng匡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句须为鲁国匡邑之宰,其子孙以邑名为姓氏。二是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今河南),后世子孙遂以邑名为姓氏。匡姓发源于山东、河南。汉代迁徙于江

  • 阿奴普

    读音:Ē'núpǔ彝族姓氏,意为“猴氏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后或谐“猴”之音而以“侯”为姓; 或改单姓“朱”。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 乞步

    读音:Qǐbù【综】 鲜卑人姓。或即乞伏氏之异译,《魏书·尔朱荣传》有胡人乞步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