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龙
董父好龙,畜龙以事帝舜,赐氏曰豢龙。(见《左传》)(按:此谓传说之姓)
董父好龙,畜龙以事帝舜,赐氏曰豢龙。(见《左传》)(按:此谓传说之姓)
读音:Zhuó【源】见《广韵》(239)。《姓氏词典》引 《辽史》收载,“辽有酌古。”未详其源。
读音:Yù【源】见《姓氏急求篇》(11)。一说,即郁姓(91)。 【人】彧弘,晋时中常侍(11,1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晋有中常侍或弘。”未详其源; 《中国姓
读音:Gō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广东顺德(363)、台湾南投(68,261)、河南内黄、陕西华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太原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
读音:jiān【综】 蕳为蕑之异体字,今蕳、蕑为二不同之姓。台湾基隆、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8,261)。望出淮南。汉有蕳忌,官中尉。(见《姓氏考略》)中尉蕳忌。(见《史记·淮南厉王传》)
读音:Qī戚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孙姓。春秋时卫武公后裔孙林父,受封于戚邑,其支庶子孙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秦汉之际,戚姓落籍于鲁西南。东汉至魏晋,繁衍于江苏、山东间地东海郡的戚姓
读音:E-sītú【综】 清镶红旗蒙古前锋金福之妻为阿斯图氏(260)。
读音:Dí【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内蒙古乌审旗有此姓(369)。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ōu hóu出越王无疆后。(见《路史》)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内者,今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氏子死。(见《汉书·孝宣许皇后传》)
读音:Gǔhuì【源】 代北人姓(27,60),源出昌黎鲜卑人(242)。【变】 后改为谷氏,见《魏书·官氏志》(12,27,60)。【人】 谷会归,东晋末慕容农之部将(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
读音:měng gǔ【源】①蒙古,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