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ì

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汉代四川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后有以州名为姓。二是伯益之后。

益姓发源于四川,望族居于冯翊(今陕西大荔)。

益姓历史人物有益智,元代人。前后掌管普安路总管府事,为政清廉,多有政绩,深为当地人敬服。

益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六位。


【源】①系自嬴姓。伯益之后(17,60)。②成阳郡三姓有益。成阳郡有益都县(故城在今山东益都),盖以地为氏,见《太平寰宇记》(60,62)。③其先为益州牧,因以州名为氏(17)。益州故治在今四川成都。④元时普山土酋之姓(17,62)。【望】 冯翊(17,60,418)。【布】 上海、陕西(92)、台湾台北、花莲(64)、安徽蒙城(303)、淮南(362)、江西修水(304)、甘肃、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益强,汉时人,见《印薮》(21)。益智,元时普山土酋,官至怀远大将军曲靖宣慰使(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西之荔浦,河北之东光,山东之昌乐、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 《元和姓纂》 注云: “赢姓,伯益之后。”②其注引 《太平寰宇记》曰:“成阳郡三姓有益氏。成阳郡有益都县。盖以地为氏。” 望出冯翊。

汉代有益强、益寿; 宋代有益畅,绍兴进士; 元有益智,普山“土酋”,任曲靖宣慰使。

猜你喜欢

  • 子尾

    读音:zǐ wěi【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鲁国公子施父,字子尾,因以为氏(17,62)。②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孙趸,字子尾,其后有子尾氏(4,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

  • 大項

    读音:Dàxiàng【源】 西夏人姓(95)。

  • 基默

    读音:Jīmò【综】 彝族姓。属尔仆基默家支,云南永仁有此姓(375)。

  • 常壽

    读音:Chángshòu【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吴仲雍(即虞仲)之后有常寿氏(12,15,17,60)。②有熊氏之后有常寿氏(6,60,62)。【望】 会稽(17,418)。【人】 常寿邦,春秋时宋

  • 乃馬

    读音:Nǎimǎ《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太宗时赴宋议和使者月里麻思,姓此氏。”未详其他。

  • 读音:Yǎ【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广东顺德(363)、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浙江之椒

  • 央歐

    读音:Yāng'ōu佤族姓氏。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本为寨名,或以之为姓。《中国人的姓名·佤族》 有载,未详其他。

  • 察穆齊

    读音:Chámùqí【综】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七星保之妻为察穆齐氏(260)。

  • 茂眷

    读音:mào juàn【综】 北魏时南方有茂眷氏,后改为茂氏,见《魏书·官氏志》(7,17,27,70)。一说,茂眷为茙眷之刻误(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

  • 读音:Tuí【源】 周大夫颓叔之后,见《姓源》(21,260)、《左传》(7,24)。【人】颓当,汉朝七国反时将军(15,86)。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