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ē

【源】 ①接氏即捷氏,《三辅决录》有接昕(6,7,12,17)。②春秋时齐国之姓,为子渊捷之后(60,62,63)。【望】 冯翊(17,418)。【变】 或作〔擑〕、见《集韵》(63)。【布】 广西都安(288)、浙江普陀(297)、山东沂水(332)、莒县、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宜兰(64,68,261)、黑龙江穆棱、江苏建湖、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接武,明时莒州人,正德中举人任知县(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安徽之贵池,广西之荔浦,河北之围场,山东之沾化、鱼台、龙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注云: “盖齐国之姓,为子渊捷之后。”《姓氏词典》 则云: “源于子渊氏。春秋时齐有接姓,系齐公族子渊捷的后代。” 《中国姓氏大全》 则云:“战国时齐国接子的后代。” 姑抄录以备考。②郑樵则云: “《三辅决录》 有接子,名昕,著书十篇。” 《姓氏考略》 则云: “接氏,即捷氏。《三辅决录》 有接昕,王应麟谓 ‘即 《汉书·艺文志》 之捷子’。”

元代有接待奴; 明代有接武,举人,任知县。

猜你喜欢

  • 南史

    读音:nán shǐ【源】 出自齐大夫,居国之南,以居为氏,谓之南史氏(6,7,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齐有南史氏 (按: 齐称史官为 ‘南史’),

  • 庫布特

    读音:Kùbù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锡喇穆楞(一作西拉木楞)(23,63,260)。 【人】 库布特硕色,清镶白旗人,由章京从征云南阵亡,赠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穆楞地方

  • 读音:Cè【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侧氏,见《路史》(17,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 “楚公族有侧氏。”则知此当系出芈姓。

  • 陉阳

    读音:xíng yáng秦宣太后弟封陉阳君,因氏焉。(见《英贤传》)颛帝后有陉阳氏。(见《路史》)

  • 攝舍提

    读音:Shèshětí【源】 唐时西突厥十姓之一,属咄陆部,全称为摄舍提暾啜(428)。以部为姓。

  • 读音:tí【源】①晋铜鞮伯华之后。铜鞮乃晋之别邑,即羊舌邑之异名,见《风俗通》(1)。②周官鞮人之后,以官为氏,见张澍《姓氏五书注》(1)。③鞮娄氏后改为鞮氏(91)。【变】后避事改为鲑氏(12,15

  • 爾呷

    读音:Ěrxiā【源】 彝族姓。属蒋觉家支(375)。

  • 扎拉爾岱

    读音:Zhālāěr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亦作 “扎拉台”; 《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则作“札剌儿台”,姑兼收以备考。

  • 公壻

    读音:Gōngxú【源】 春秋时晋公族有公壻氏(17,62)。【人】 公壻池,见《左传》(17,63)。

  • 读音:zhì【源】 见《姓苑》(15,21,60)。汉时乡官有秩,协助县令治一乡之事,其后以官为氏(60,63)。【布】 河南卢氏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卢氏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