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
【源】 ①掖,为春秋时莱国地(故城在今山东掖县),以地为氏(60,62)。②宫殿中旁舍,为后妃宫嫔所居,称掖庭,负责掖庭之官为掖庭令(62,91)。以官为氏(7,60,62)。亦见《姓苑》(9)及《广韵》(11)。【望】 东莱(17,418)。【布】 浙江上虞有此姓(279)。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掖),县名,以地为氏。”掖县在今胶东。②“一云:宫掖之官。掖庭令之后。”皇宫旁舍为掖庭,掖庭令掌管宫庭部分行政事务的官员。
三国时魏有掖邪狗。
【源】 ①掖,为春秋时莱国地(故城在今山东掖县),以地为氏(60,62)。②宫殿中旁舍,为后妃宫嫔所居,称掖庭,负责掖庭之官为掖庭令(62,91)。以官为氏(7,60,62)。亦见《姓苑》(9)及《广韵》(11)。【望】 东莱(17,418)。【布】 浙江上虞有此姓(279)。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掖),县名,以地为氏。”掖县在今胶东。②“一云:宫掖之官。掖庭令之后。”皇宫旁舍为掖庭,掖庭令掌管宫庭部分行政事务的官员。
三国时魏有掖邪狗。
读音:Shìjì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Gǔlài【综】 系古、赖二姓合成。台湾台北、基隆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
读音:Léngbù’ěrqín【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索伦(23,63,180,260)。
读音:Juéjū【源】 春秋时邾国,曹姓,古帝颛顼之裔,为周武王所封,故城在今山东曲阜东南陬村。邾定公名貜且,支庶以王父名为氏(17,63)。《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读音:Níyě’áo【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亦作〔泥也南敖〕(160)。
读音:Xián/Shian,Syan【源】 见《玉堂字汇》(63)。或作涎,见《集韵》。
读音:Gōng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180,260)。 【变】①亦作〔恭佳〕(180,260)。②后改为宫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Chēzhé【综】 东魏建州剌史姓车折,名于洛,见《周书·杨标传》(27)。
读音:rén【源】 见《姓苑》(7,15,21)。【布】 北京有此姓。【人】 人杰,明时开州人,任广东琼州卫左所百户(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
读音:chóng【源】 颛顼后有虫氏,见《路史》(60,62)。虫为虺之古字(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古‘虺’ 字。” 《路史》: “颛顼后有虫氏。” (按: 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