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é

【源】 ①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公子捷菑之后,见《风俗通》(1,12,60)。②鲜卑族姓,见《通鉴》(242)。【望】 泰山(17,418)。【变】 亦作〔掶〕(9,63)。【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 捷子,战国时齐人(6,7,17,60)。捷虔,东晋末西秦乞伏炽磐之将,鲜卑人(7,11,17,24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曹姓。《风俗通》 云: 邾公子捷菑之后。” 此以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据 《淮南子·人间训》 注云:“黄帝臣有捷掇。” 疑乃捷姓之始。③又引 《路史》云: “莒后有捷氏。”莒乃赢姓之国,故此“” 当系出赢姓。(按: 《姓氏词典》则称: “源于己姓。”)

西秦有捷虔,平远将军。

猜你喜欢

  • 子期

    读音:zǐ q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结,字子期,为大司马,死于白公之难,后世以其字为氏(7,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hài【源】 ①夏禹之臣竖亥之后(60,62)。②北魏时俟亥氏改为亥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5,60)。【望】 河南(12,17,418)。【布】 北京(91)、台湾台东(64,68

  • 读音:Xiāo【源】帝鸿次子白民降居于夷,为销氏(17,60,62)。 【望】安西(17,418)。 【布】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彰化(64,68,261)、贵州赤水(44

  • 阿跌

    读音:ā diē【源】 唐时回鹘九姓,其一曰阿(hē)跌氏。源出河曲步落稽部之后(17)。唐贞观初,其部族内附,因以部为氏(7,12,70,242)。【变】 ①亦作〔阿蹊〕、〔诃咥〕、〔阿呹〕、&#x

  • 蒙古兀羅帶

    读音:Měnggǔwùluódài《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 “蒙古族姓。元至元时蒙古汉军总管忽都。姓此氏。”

  • 读音:Mǎo/Mau【音】 夘有Mǎo、Qīng二音。见夘(Qīng)姓。【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有此姓(64,68,261)。

  • 象雄

    读音:Xiàngxióng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今后藏,即阿里王系。此系又分而为三:孟域、象雄、布让。象雄氏,当以部族为姓。参见《中国通史》。

  • 布勒哈齊

    读音:Bùlèhǎqí【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鲁特(23,63,260)。又驻防吉林蒙古镶黄旗中有布尔哈齐氏(259,260)。〔布尔哈齐〕似即布勒哈齐之异译。②清满洲镶黄旗中有布尔哈济氏(25

  • 读音:yáo偃姓后有谣氏。(见《潜夫论》)

  • 木里

    读音:Mùlǐ【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