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巫
【源】 春秋时鲁大夫公巫召伯之后,以官为氏(17,60)。一作公巫召伯仲(7,24,26)。
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鲁大夫有公巫召伯仲(按: 原文如此。伯仲,尤言兄弟。公巫,姓;召,名。或引作 ‘公巫召伯’,则 ‘召伯’ 为名),其子孙以官为氏。”又,《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云:“姬姓之别。”则 “公巫” 系出姬姓。
【源】 春秋时鲁大夫公巫召伯之后,以官为氏(17,60)。一作公巫召伯仲(7,24,26)。
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鲁大夫有公巫召伯仲(按: 原文如此。伯仲,尤言兄弟。公巫,姓;召,名。或引作 ‘公巫召伯’,则 ‘召伯’ 为名),其子孙以官为氏。”又,《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云:“姬姓之别。”则 “公巫” 系出姬姓。
读音:A-hóu【综】 彝族姓,其先为黑彝。四川大凉山地区有此姓(104,132,208)。
读音:Jiè【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丰城(357)、山东新泰(359)、四川万县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大同、运城、忻州,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
读音:Shè’ěrnuòluōyǎs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一作〔赦尔诺络雅苏〕(260)。
读音:bó gū【源】见《姓苑》。薄姑系夏殷时诸侯,后以薄姑为氏(60,62,63)。尧王迁奄君于薄姑,青州博昌县(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南20里)东北六十里,即为殷诸侯薄姑氏之封地(26)。 【变】一作蒲
读音:Yìxī【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读音:Yīqíl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元史·太祖纪》 云: “伊奇哩部人巴图遇地,与之同盟。” 巴图,即以部为氏。②或以名为氏。其又注云: “琳沁巴
读音:zǐ shì【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后,叔孙成子生齐季,为子士氏(4,7,12,21)。但按《左传》,鲁孟僖子妾,乃子士之母,则子士氏乃孟僖子之后(1,7)。②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子支
读音:Zhǎnɡjiā【综】 清满洲镶白旗中有党佳氏(259)。
读音:Tónggǔ《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uōěrtǎl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变】 一作〔多尔塔喇〕(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这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