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ǔ

【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有仵氏,见《路史》(17,60)。②明时凤阳仵璪,原姓午,初为英山县令,后寻迁翰林学士,赐姓仵,官至文华殿大学士(62)。【望】 魏郡、襄阳(7,17,21,418)。【布】 宋时湖北襄阳多仵姓(7,9)。福建莆田(60,62)、台湾(64,68,261)、山西汾阳(278)、平陆(298)、陕西(92)、山东济南、北京、青海西宁、辽宁丹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仵戎,春秋时晋人(7)。仵良翰,宋时大名府人,宣和六年登科(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洪湖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路史》 注云: “楚公族有仵氏。”则此当系出芈姓。②或为午姓所改。《姓氏词典》 注云: “明代仵璪,本姓午,后升任翰林学士,赐姓仵。”

《姓氏急就章》 有仵终古; 晋代有仵戎; 宋代“蒲田多此姓”; 元代有仵正臣; 清代有仵魁,乾隆壬辰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Lū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阿外龍

    读音:A-wàilóng【综】 西藏察隅僜人姓(171)。

  • 主兒扯惕

    读音:Zhǔ′erchétì【综】 蒙古族姓。“主儿扯惕”意为女真人。《三朝北盟会编》载,女真,古肃慎国也,本名朱理真,番语讹为女真。自古蒙古人称女真为JürC~in或JürC~it,与其本名朱理真同

  • 桃叔

    读音:Táoshū【源】周大夫桃叔之后,见《姓考》(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其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大夫

  • 伊耆

    读音:yī qí【源】 ①即伊祁氏,古帝尧之号也,其后因以为氏(7,11)。②伊耆为古帝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作为官名,其后以官为氏,见《周礼·秋官伊耆氏郑注》(60,62)。【望】 平阳(17)。【

  • 僕固

    读音:Púgù【源】 唐时部落名,铁勒诸部之一(62),后为回纥外九部之一,在多滥葛(今图拉河北)之东北(17)。贞观中,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分置瀚海九都督府,以仆骨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

  • 芋尹

    读音:Xūyǐn【源】 春秋时楚大夫芋尹申无宇之后(6,11,12,17)。【变】 一作芈尹(6)。亦作〔芊尹〕(80,401)。《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中国姓

  • 卡普斯京

    读音:Kǎpǔsījīng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 “白菜”。《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有载,未详其他。

  • 央崗

    读音:Yānggǎng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澜沧等地有分布。此姓之出与开种水田有关,后或改为单姓“田”。《中国人的姓名·佤族》有载。或作 “央更”。

  • 梗陽

    读音:Gěngyáng【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梗阳(即祁氏邑,故城在今山西清徐),其后以邑为氏(7,60,62)。②春秋时秦宣太后之弟封梗阳君。因以为氏(6)。【人】 梗阳巫皋,春秋时秦大夫(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