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òng

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高辛氏有八子,其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人以祖上的名“”字为姓,遂成仲氏。又说春秋时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他的子孙遂以仲为姓,成为仲姓的一支。二是周朝有樊侯,传说是仲姓始祖,仲山甫即其后。

仲姓发源于河南,望居中山(今河南登丰西南)、乐安(今山东广饶)。从南宋起,仲氏大家族就一直定居于江苏吴江一带。

仲姓历史人物有仲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知错善改,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忠君互助,兵败被杀。仲长统,东汉哲学家。勤学好问,敢于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反对“天命”说,著有《昌言》一书。仲并,宋朝文学家,从小勤奋好学,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绍兴二年中进士第。与秦桧不合,闲居20年。他工于诗文创作,又长于骈文,好以散行为排偶,著有《浮山集》16卷。

仲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三十八位。


【源】 ①氏于字者,伯、仲、叔、季是也,见《风俗通》(1,17)。又,高辛氏才子仲熊、仲堪之后,以字为氏(6,12,17,60)。②夏时车正(官名,车官之长)奚仲之后,汤臣左相仲虺为其后也(12,17,62)。邓名世认为有附会之疑(7)。③周宣王卿士仲山甫之子孙,以字为氏(60,62)。④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庄公子之城,字仲子,生公孙师,师生江,为宋司马,遂以王父字为氏,仲几,仲佗为其子和孙(7,12,17,60)。⑤春秋时鲁国公子庆父曰共仲,之后有仲孙氏、仲氏(17,21)。一说,鲁国东门氏被遂,立襄公仲之子婴齐为仲氏,然其后无闻(7)。⑥满(344)、苗(11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中山、乐安(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江苏、辽宁2省多此姓。2省仲姓约占全国汉族仲姓人数53%。【人】 仲由,春秋时孔子弟子,卞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宜丰,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高辛氏才子仲熊、仲堪之后。”② 《姓氏考略》 注云: “仲山甫之子孙以字为氏。” 或当系出姬姓。③其又注: “出子姓。宋仲几之后。” ④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云: “仲虺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虺乃夏车正奚仲之子,故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奚姓。⑤其又云 “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为仲氏。”

春秋时鲁有仲由 (《中国姓氏大全》 以其为 “”人),孔子弟子; 东汉有仲光; 唐代有仲子陵; 宋代有仲宁; 明代有仲统; 清代有仲永檀,济宁人,乾隆时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徒河

    读音:Túhé《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来源: ①历史上的辽西鲜卑族姓氏。古有徒河城 (在今辽宁锦州市),以地名为姓。②五代时后周赐柱国太尉李弼姓徒河氏。亦作徒何。”

  • 共叔

    读音:gòng sh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有共叔氏(6,12,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郑伯克段

  • 正輿

    读音:Zhèngyú【综】 春秋时,鲁襄公二年,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齐国宦官)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见《左传》(21,26,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 哈蘇特

    读音:Hǎsūtè【源】 哈苏特,元时蒙古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元史·国语解》(24)。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元代蒙古部族名,以部为氏,延续至清,为清代蒙八旗姓氏之一。

  • 读音:suō【综】 金人姓。元时金将唆娥(17,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疑其出自女真、蒙古等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夷姓。元有金将唆蛾。”未道其详。又,元有唆都,札剌儿人

  • 鞮婁

    读音:Dīlóu【源】《周礼》春官之属有鞮娄氏,掌四夷之乐,当以官为氏(91)。【变】后改为鞮氏(91)。《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罕见复姓。《周礼》 记载,春官之属有鞮娄氏,

  • 瓊佳

    读音:Qióngjiā【综】清正黄旗蒙古马甲传生阿之妻为琼佳氏(260)。

  • 读音:yíng【源】 ①见《姓苑》(15,21,60,62)。唐时改河间郡为瀛州,即鄚州,故治在今河北河间,或以地为氏(60,62)。②侗族姓(114)。【望】 东海(17,418)。【布】 北京、湖

  • 纥突邻

    读音:hé tū lín一作纥突陵,以部落为氏,后改为邻氏。(见《魏书》)纥突邻氏,改为邻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南三字姓》)

  • 读音:piān【源】 ①相传为帝喾(即高辛氏)之子弃之后(60,91)。②系自姬姓。周公族之后(8,60)。一说,成周支庶之后(17)。③春秋时楚之军帅使主偏者,因以为氏(11,60)。一说,其先为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