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

严姓来源有五个。一,源于庄姓。严氏本为庄氏,战国时楚王侣,谥号为庄王,其支庶子孙遂为庄氏。东汉时,汉明帝为刘庄,为避皇帝的名讳,令庄氏改姓严氏(庄、严两字近义)。西汉时的庄光后改为严光。魏晋之际,严氏有恢复庄姓的,形成庄、严二分。二,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其后人就以邑为氏。三,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四,出自丁零人姓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姓者。五,出自少数民族姓氏。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也有严姓居住。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其中陕西、甘肃两地严姓最多。但随着后世战乱,严姓南迁,中原严姓逐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发展壮大。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沿海一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少数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到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一部分从福建、广东等地入台。今日严姓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

严姓历史人物如严羽,宋代文学批评家,代表作品是《沧浪诗话》。严嵩,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把持朝政二十多年,骄逸专横。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十七位。


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见《元和姓纂》)

楚庄王后,以谥为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魏晋之际,有复本姓者,故有严、庄二氏。(见《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

▲<汉>严忌,吴人,辞赋家。<唐>严挺之,华阴人,太府卿。

猜你喜欢

  • 謝加

    读音:Xièjiā【综】 土族姓。世居青海互助,汉姓为谢(195)。

  • 十代

    读音:Shídài【综】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 沙克丹

    读音:Shākèdān【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坦代之妻为沙克丹氏(260)。

  • 且渠

    读音:Jūqú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即沮渠氏,匈奴姓。《宋书·卷九十八》有且渠正德、且渠天周。”

  • 彭佳

    读音:Pénɡjiā【综】 清镶白旗包衣铺副穆尔萨之妻为彭佳氏(260)。

  • 读音:Gài盖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王欢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西北)。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邑名为氏,即为盖姓。二是源自改姓,北魏盖楼氏后改为盖

  • 阿卓

    读音:A-zhuó【综】 彝族姓(208)。古候旺尼、阿鲁等家支均有此姓。属阿鲁家支的亦称〔海惹阿卓〕。四川雷波、云南昭通等地均有此姓(375)。

  • 读音:bèi【源】 邶,原系地名,即商时鄁地,商都也,周武王灭商后,分其地为三,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管之。纣城以东谓之邶,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由霍叔监管。后三监叛,周公伐之,并其地为卫之邶国(故

  • 吴爾多蘇

    读音:Wú’ěrduōsū【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弼里克之妻为吴尔多苏氏(260)。

  • 伊西

    读音:Yīxī【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3,261)。